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zhilongsulia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zhilongsulia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zhilongsulia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zhilongsulia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亚洲印度的通货紧缩_乐动LDSPORTS体育全站官网链接

联系我们

乐动LDSPORTS体育全站官网链接

  • 手机:013588666981

  • 电话:0579-82277358

  • 电话:0579-82823019

  • 传真:0579-82823019

  • 网址:www.zhilongsuliao.com

  • 邮箱:zhengbang99@163.com

  •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秋滨工业城美和路1189号

  • 邮编:321000

ld乐动体育链接

: 首页 > ld乐动体育链接 > 离心机差速器

亚洲印度的通货紧缩

亚洲印度的通货紧缩

类别:

详细信息


  管理一个家庭,还是治理一个国家,出了问题,如果连承认的勇气都没有,那还想治理好就是天方夜谭。

  这一代的70后,80后和90后印度人生活在改革开放的繁荣之中,记忆里全是经济稳步的增长,以及伴随而来的通货膨胀,可能从未见过真正的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普遍持续下降,而货币的购买力上升的经济现象。

  经济学界对通缩的定义有两种:单一要素论的观点,通货紧缩是一段时期内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多要素论的观点认为通货紧缩表现为货币供应量下降和物价持续下跌,还伴随着经济衰退。

  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是现代经济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一,并伴随着典型的通货紧缩。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等于美国在一战时的总军费。

  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随着股票市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

  普通人大量失业:失业是大萧条的显著特征,1931年美国失业率高达25%。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资本家把过剩的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喝,很多人觉得资本家没有人性,这也能够理解。

  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固定资产贬值,这样一个时间段不是价格高低的问题,而是很难卖出去,如果真的是骨折价格售卖,也未必能够解决你的债务问题。

  那只能继续持有,或者寻求更大的利润更高的资产突破,这样一个时间段很容易走向极端,各种骗局手段,阴险手段就会出现,违法犯罪明显增多。

  回归大家庭生活:年轻人和青年夫妻投靠父母、岳父母,挤在不大的房子里生活。

  经济低迷的时候,对比亚洲日本90年代房产泡沫,后来日本的色情产业在那个时代也是快速的提升,消遣娱乐成为精神寄托。

  2013年至2023年,日本通货紧缩完全消失,但通胀率在1%左右波动,工资基本上没有增长。

  生育率下降:人们不想生孩子甚至拒绝结婚。这个也很正常,连工作都找不到,如何敢生孩子,自己都照顾不到。

  如果只有少数的经济实力照顾孩子,就不要让孩子来人间遭罪,不仅仅是生孩子这么简单,还要教育他,更需要大人的陪伴。

  男女不再注重外表:男性胡子拉碴,女性不再追求时尚,回归传统审美,更保守。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日本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停滞和通货紧缩。与大萧条时期的急剧下降不同,日本的通货紧缩是温和但长期持续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降。由于人口减少和老龄化,以及企业对未来增长预期的悲观,导致需求长期不足,投资和消费需求疲软。日本政府和中央银行在应对通货紧缩时采取的政策措施不够充分或时机不当,如提高消费税等,未能有效刺激经济稳步的增长。金融行业的反应更为剧烈,日本银行的资产价值急剧下跌,导致金融机构破产和合并,信贷紧缩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

  东方大国印度正在经历的这轮通缩从2022年就已经显现,一开始大家还认为这是由于疫情期间人为制造的冻结导致的暂时现象,解冻之后一切都会回到正常状态。然而,2023年初疫情解除之后,经济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好起来。长时间的冻结,已经使企业、居民及私人企业投资者大伤元气,丧失信心。这一些企业只能提升个人缩减投资,保住自己打拼一辈子产业,尽量渡过这场经济寒冬。

  2023年开始,核心指标无一例外都指向了通缩。判断通货紧缩的标准通常是消费的人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低于1%,且持续6个月以上。实际上,2023年1月至今的CPI数据,一直在0附近徘徊。如果考虑期间肉菜等刚需品还涨价了,其余消费品的通缩实际上更严重。

  印度的居民收入在2022年大冻结期间经历了暴跌,此后再也没有恢复。收入下降,恩格尔系数上升,导致需求侧严重不足。

  通缩自带正反馈加强机制:价格下降——企业收入下降,但债务不变——债务负担相对加重——企业为减少成本和偿还债务,减少支出和投资,大面积裁员——居民收入下降——需求进一步下降——价格持续下降。同时,银行和金融机构因担心贷款违约风险增加而收紧信贷,使得企业和消费的人更难获得资金,借款人消失,进一步抑制经济活动。这种自我强化的循环使得经济难以自我调整,走出通缩。

  因此,应对通缩最好的办法,或者说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陷入通缩,在通缩刚刚显露苗头的几个月内,坚决地采取一定的措施,抑制通缩的死亡螺旋。对于印度而言,最好的时机是在2022年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冲大冻结带来的收缩;第二好的时机是2023年解封之后,经济未能如预期复苏之时,便果断调整方向。

  然而,对于再明显不过的通缩信号,印度当局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沉稳”。从2022年到2024年8月从始至终坚持所谓的战略定力。同时,在媒体宣传上,将扩张性的刺激措施污名化为“大水漫灌”,从而在修辞方面给不作为赋予正当性,但是错过了抵御通缩的最佳时机。

  任凭通缩发展一段时间后,失业率已经上升到可怕的程度。最近,这一数据又开始重新发布了。4月,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4.7%,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7.1%,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4.0%。

  相较于此前的21.4%,剔除在校学生后的青年失业率数据确实一下子就下降,但仍在高位运行。随后,统计局暂停了对青年失业率的公开发布。进入2024年,青年失业率数据得以重新发布,并且采用了新的统计方法。截至2024年7月,16至24岁城市青年的失业率攀升至17.1%,创下了今年迄今为止的最高记录。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这一数据并未包括在校学生和农村地区的失业人数。

  通缩也终将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通货紧缩导致物价水平下降,企业出售的收益减少,利润降低,导致企业所得税减少。同时,消费者物价指数下降会减少以名义价值为基础的税收,如增值税。

  在债务面前人人平等,政府也无法例外。通缩会使得政府现有债务的实际负担加重。债务的固定利息和本金偿还额在通货紧缩环境下,相对于减少的收入来说,变得更昂贵。这可能会引起政府需要动用更多的财政资源来偿还债务,由此减少了政府在其他领域的支出能力。

  根据2024年7月财政收支情况,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6%,税收收入同比下降5.4%,这反映了通货紧缩对财政收入的负面影响。

  通缩的灼烧,经过长达20多个月的传导之后,终于让印度政府中枢也感觉到疼痛了。

  这两天网上流传的大摩-投资策略会纪要,其中最重要的信息莫过于印度的政策制定者意识到了通缩:摩根士丹利宏观策略谈

  “对这样的一个问题的认识深化了,对通缩的危害性认识加强了,这是一个好的方面。”“对通缩危害性的认识有了深化,并开始打破之前路径依赖的思维模式。”“决策层看待通缩的问题,深化了应对冲突的手段,大家的反应也更加开明了。”

  “应该把重点放在抵挡通货紧缩的压力上……目前的重点应该是在未来几季让GDP平减指数转正。”

  这可能是半公开地承认了通缩。这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承认问题是处理问题的第一步。

  当前,印度仍然有一些工具。包括,利率还有下降空间,能够最终靠降低借贷成本来刺激经济。中央政府还有财政空间,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如果接下来能够推出合理的政策,这轮通缩是可以挽回的。不过,这已经相比最佳时机晚了很久。

  这也反映了印度官僚集团的决策效率:政策出台时间,一个是从央行到金融市场的传导,通过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增强金融机构自主理性定价的能力,能更加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另一个则是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的传导,这还需要着力打通传导堵点,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监管等政策的协同,促进供求平衡,支持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领域,提升对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变量的传导效果。增强金融服务着力点,往往比最合适的时机晚9个月到15年不等。这是官僚系统的一个特征,任何投资者都应该将此纳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