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乐动LDSPORTS体育全站官网链接

  • 手机:013588666981

  • 电话:0579-82277358

  • 电话:0579-82823019

  • 传真:0579-82823019

  • 网址:www.zhilongsuliao.com

  • 邮箱:zhengbang99@163.com

  •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秋滨工业城美和路1189号

  • 邮编:321000

90后女航天员王浩泽:叔叔当亲闺女宠读研时谈恋爱男友支持

90后女航天员王浩泽:叔叔当亲闺女宠读研时谈恋爱男友支持

类别:

详细信息


  2024年10月30日凌晨,夜空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被一道刺破天际的火光照亮。长征二号F遥19火箭腾空而起,伴随巨大的轰鸣声,直冲云霄。火箭尾焰在漆黑的夜色中拖曳出炽烈的光芒,仿佛是黎明前的“星火”,点燃了神舟十九号的飞天梦想。约10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全场沸腾,掌声四起,所有人心中悬着的那口气终于放下。这一刻,历史写下了新的篇章,而三位肩负使命的航天员也正式迈向了属于他们的太空旅程。

  此次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三位实力与责任并肩的队员组成:经验比较丰富的蔡旭哲担任指令长,负责全程指挥;90后的宋令东带来朝气与技术,而作为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的王浩泽,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的她,无疑成为了瞩目的焦点。在任务名单公布后,她便迅速登上了热搜,成为无数人关注和讨论的对象。一个人如何走向太空?而她——来自普普通通的家庭的她,又是如何一步步追逐到这个几乎不可思议的高度?这个年轻女性的故事吸引了所有人的好奇。

  1990年3月,王浩泽出生于河北省滦平县,一个并不富裕的普普通通的家庭。母亲是教师,父亲是交警,虽然条件不宽裕,但她从小耳濡目染的是母亲的奋斗故事。母亲年轻时因家境贫困辍学,却从未放弃求知,借着微弱的灯光和几本课本,夜晚复习功课,最终考上师范学校成为教师。母亲对教育的热爱深深感染了她,母亲以行动诠释的信念,成为她生命中的指引。

  她在求学路上也展现出非凡的勤奋与天赋。小学到初中,她的数理化成绩名列前茅,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第一。为了到更好的学校就读,初中时她住进了叔叔王日晶家。叔叔一家人如亲生父母般呵护她,每晚都为她准备丰盛的饭菜。即便是家境不宽裕的日子,叔叔一家宁可省下肉和鸡蛋,也要留给她补充营养。生活的温暖让她从小懂得感恩,叔叔一家成了她心中无可替代的存在。

  她的物理老师温占春格外看重这个勤奋好学的女孩,常对叔叔感叹:“这孩子,将来肯定前途无量。”在叔叔一家的支持和温老师的鼓励下,她的成绩一路领先。到高中时,她已经是学霸级别的存在,数理化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不仅如此,她还参加学校的中长跑比赛,甚至多次代表学校参赛,耐力与毅力让人印象深刻。

  2008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的东南大学,攻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大学中,她不仅保持优异成绩,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研究生阶段,她选择攻读工程热物理专业,方向是“等离子体爆震”,这几乎是被男生垄断的领域,学习的过程艰难而枯燥。实验中遇到的复杂数据与运算难题让她几度崩溃,但导师顾璠教授的悉心指导,师兄师姐们的帮助,都成了她坚持到底的动力。

  就在研究生期间,她也遇到了支持她一路走来的男友。他们因学习而结缘,从2012年开始恋爱,尽管是异地,但男友始终默默陪伴,常在她压力过大时给予鼓励和包容。在她生病时,不远千里赶到她身边,守护左右。正是这份理解与支持,给了她一颗勇敢而坚定的心。

  2015年,硕士毕业后,她进入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为航天动力研究所的一员。她参与了火箭发动机的研发,面对复杂的公式和高难度运算,她却乐在其中,将每道难题当作“闯关”去攻克。仅仅半年时间,她的第一个项目就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两年后,她升任系统总体设计师。

  2018年,国家开始选拔第三批航天员,她毫不犹豫报名。从杨利伟飞天那年起,飞天的梦想便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入选后,她经历了令人很难来想象的极限训练:穿着重达100公斤的航天服完成舱外操作,参加离心机训练,忍受超强重力带来的撕裂感,在48小时的沙漠生存训练中应对严苛的温差和生存条件。沙漠炽热的白天和冰冷的夜晚,她就像置身于两个极端的世界,忍耐着身体极限。面对风沙与孤寂,她从始至终坚持到最后。

  尤其是水下训练,模拟海上失重状态的场景,海水冰冷,呼吸沉重,每次浪花扑面而来,她几乎要窒息,但即便双腿酸软,她依然没有退缩。

  每次训练结束,她脱下厚重的装备,双手红肿,双臂几乎提不起,但她始终带着坚定的目光,向着更高处前行。所有这些极限训练,是她对梦想的磨砺,也是她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她知道,这条路充满艰辛,但她选择无怨无悔。

  2024年,她成功入选神舟十九号任务乘组,与她同行的是经验比较丰富的指令长蔡旭哲和技术过硬的宋令东。任务前,她向前辈女航天员刘洋和王亚平请教,她们在“太空电话”中给了她许多飞行经验上的指导,这种经验上的传承让她更自信满满。

  发射前夜,河北滦平的亲人们屏息等待着她的腾空时刻,尤其是叔叔一家,早早守在电视机前,心中充满骄傲与不舍。4点27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火箭点燃升空,电视屏幕中,她的身影出现在画面中,微笑着挥手,仿佛在向所有支持她的人报平安。看到这一幕,叔叔的眼眶湿润,堂姐堂妹激动得泪水涟涟。那一刻,距离不再是阻隔,他们的心紧紧相连。

  尽管已经34岁,她依然选择将婚期推迟。航天事业在她心中始终是第一位,而她的男友,也默默支持着她的每一个选择。在她因高强度训练而动摇时,他用温柔的语言安抚她;在她因思念家人而疲惫时,他用关怀为她注入力量。所有的等待,都是为越来越好的相聚,而她也坚信,自己与男友终会在未来走入婚姻,开启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2025年上半年,王浩泽计划达成目标后返回地球,与亲人、朋友和爱人团聚,弥补那些年错过的时光。此时此刻,她在太空中书写着她的故事,这不仅是她一个人的故事,更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故事,蕴含了无数人的付出、等待与期盼。

  王浩泽的飞天故事,不只是个人的成功,而是中国航天人对探索的执着与热爱。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